2022年,是“十四五”深入实施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期、也是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盘扣式脚手架因安全、高效、承载力大等优势在国内近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包括不限于上海、重庆、苏州、深圳、绵阳等城市官方出台文件鼓励盘扣式脚手架的施工应用,是的盘扣行业得到长久的发展。
那么,根据目前市场反映的情况来看,在盘扣架持续爆发增长的今天,是值得割肉投资呢?还是持续观望等待补仓?从以下几点来看:
一、区域发展不均衡,市场潜力有待发掘。
2021年华东、华南、华中地区,盘扣脚手架市场景气度较高,华北、西南地区相对较弱。其中华东地区租赁承包企业运行发展指数为64.5%,位于高位景气区间。而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市场潜力仍有待挖掘。以此来看,川渝地区发展盘扣市场潜力巨大,大安选择抱团合作,与有意愿合作的各建筑租赁公司共同成立盘扣公司,符合当前潮流趋势。
二、营销模式单一,同质化严重。
目前市场上大多企业还是采取纯租赁的经营模式,调查显示,2021年纯租赁经营模式企业占比为52.1%,租赁承包一体化企业占比为14.3%。拼价格、拼人脉,缺乏安全保障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由此看来,抱团合作成立盘扣公司,整合资源并充分利用,再加上优质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技术服务,以及优秀的盘扣品质,为新公司提升了竞争力。
三、资金压力大,投资回报期拉长。
经调查,2021年全国盘扣脚手架平均租赁价格为6.8元/吨/天,按当前采购价格计算,企业投入回报期将超过五年。同时,行业月份进度款回款率在60%以下的企业占比为58.1%,行业受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劳务、运输等成本增大等因素影响,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资金压力增大,利润空间被压缩。只有抱团合作成立盘扣公司,各建筑公司来共同分担资金压力,承担经营风险,才能一定程度降低此因素对公司的影响。
四、标准执行力度不够,盘扣脚手架优势发挥不够充分。
虽然盘扣脚手架行业标准的逐步修订和完善,但市场执行力度不够,没有较好发挥盘扣脚手架产品的优势,部分企业为追求利润,降低标准要求,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从统计数据来看,新进企业中48体系盘扣脚手架产品占比呈上升趋势,企业拥有900mm横杆和1200mm横杆持有量比较高,施工项目中产品用钢量高居不下,不能较好地发挥出盘扣脚手架优势。当市场统一规格、统一价格、统一标准后,盘扣市场就会快速发展.
建筑市场作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阵地,在与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而中国拥有着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为盘扣脚手架行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为此,提出以下行业发展建议:
一、是推动构建供应链体系,助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供应链体系构建将提升生产和经营组织能力以及价值形成和价值创造的能力。引导行业企业形成彼此包容、彼此开放、彼此共享的供应链思维、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经营的机制,由过去通过市场的竞争拼速度拼规模,转变为通过供应链互利共赢的生态圈。通过全产业链整合、优化、协同,大大降低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的经营机制,形成以产业链为基础的更加高效、更加柔性、更加敏捷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不断增大行业价值空间。
二、是注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扣脚手架作为高周转、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在行业发展上要符合产业政策引领方向,要重视产业生态化。企业在做好自身协同优化的同时,还要重视产业生态化,要实现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优化协同和融合,建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结构体系,形成一种生态。以系统地解决产业活动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研究视角和站位来契合“双碳目标、“循环经济”发展方向。
三、是引导行业把握数字化发展方向,以数字化赋能供应链
通过供应链数字化重构生产组织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间资源要素与生产条件的优化配置,有序协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要以装备数字化,运营智能化,流程可视化、可控化,服务敏捷化为发展方向,构建数字化应用,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减少信息错配,实现自主可控,智能协同,提升供应链的价值创造能力。
四、是精准定位,推进服务模式创新
当前,市场上最为普遍的传统租赁模式只是简单将产品租赁给总承包企业,靠资金、靠人脉获取订单。租赁承包一体化模式是在现代租赁模式基础上,配套现场技术管理及劳务服务。通过延伸服务链条,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由传统租赁模式向现代租赁模式、租赁承包一体化模式发展,将是行业发展未来。
(资料来自搜狐网)